1. <em id="ut993"><object id="ut993"><input id="ut993"></input></object></em>
    <th id="ut993"></th>
  2. <tbody id="ut993"><noscript id="ut993"></noscript></tbody>

    <u id="ut993"><rp id="ut993"><big id="ut993"></big></rp></u>
    首頁旅游—正文 分享
    打造“中國第一黎鄉”“黎花里”的前世今生
    2023年06月09日 17:08  來源:南國都市報  宋體

    昌江王下鄉“十里畫廊”。記者 李昊 攝

      王下鄉,地處霸王嶺腹地,是昌江最偏遠的鄉,也曾是海南最貧困的鄉鎮之一。如今,這里蛻變成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正在打造“中國第一黎鄉”!疤厣糜味ㄎ缓、企業帶富機制好、政府市場關系處理得好”,王下鄉從“最貧困”到“中國第一黎鄉”、實現鄉村振興的這三把“鑰匙”,正是昌江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推動王下鄉鄉村振興成功經驗的高度概括。即日起,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推出“王下造夢”系列報道,以人和事生動講述王下鄉“蝶變”故事,聚焦昌江探索“政府搭臺、企業運營、群眾參與、多方受益”的鄉村振興新路徑,持續推動打造王下鄉鄉村振興樣板的生動實踐,持續形成可借鑒、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做法。南國都市報記者 姚傳偉 趙航 程小丹

      資源與基礎 文化為魂的規劃

      坐落于綠水青山之間的王下鄉是黎族鄉鎮。它距離縣城不到60公里,其中大半是山路,道路狹窄處甚至不容兩車并行。雖然境內不乏奇秀壯美的“十里畫廊”、舊石器時代遺址“錢鐵洞”、神秘的“皇帝洞”等景點,但苛刻的地理位置與交通條件,在很多人看來,就是王下鄉鄉村振興的桎梏,不過在專家眼中,卻有著另一幅景象。

      “偏遠,容易讓人聯想到落后,但從另一個角度上也代表了寧靜,這同樣可以看做一種稀缺的旅游元素!绷智嗍呛D鲜∥穆撘患壵{研員,海南省影視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也是“中國第一黎鄉——王下鄉·黎花里”項目的總策劃。自2018年至今約5年時間里,她的足跡踏遍王下鄉4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她堅持實地走訪、調研,反復討論研究每一個設計方案和策劃方案,打磨每一個細節,以跟蹤式的服務梳理疏導政府、企業和村民的各方需求,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沒有文化的景點是沒有靈魂的,吸引不了游客,更留不住游客?烤W紅效應包裝一下,或許能讓王下鄉火起來,但游客來了,沒飯吃、沒地兒住、沒東西買、沒地方玩兒,打個卡就走了,什么都沒留下,什么都沒記住,那這種紅火是沒有意義的!绷智嗾f。

      在林青的帶領下,策劃團隊以文化為魂,結合黎族傳統文化和考古文化的內涵,開展了王下鄉專業的文旅謀劃和頂層設計,最終高標準推出了“中國第一黎鄉——王下鄉·黎花里”項目。

      該項目以“深山藏王下,黎花三里尋,一步一里一風情”為主線,策劃了“黎花一里·詩里畫里·三派村”、“黎花二里·時光里·洪水村”和“黎花三里·酒里歌里·浪論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方案,根據不同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發展基礎、文化底蘊等實際,每一里都凸顯出了厚重的人文內涵、獨特的黎族特色、絕美的生態景觀。

    浪論村村民表演歌舞。 (當地村民劉桂芳供圖)

      就地取景、就地取材,既不亂拆遷也不亂造景,而是選擇把當地村民生活旅游化、村民生活場景景區化,保護好各村的原生態環境、原生態文化、原真的民風民俗。讓鄉村變舞臺、村民變服務員、百姓變演員、田園變市集、特產變文創產品。這一過程,無論是保護還是發展,都是“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基于文化內核,王下鄉還陸續打造了具有濃厚黎族特色的精品民宿和農家樂,挖掘黎族特色菜品,提供優質食宿條件,在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基礎上體驗到與常規景區、酒店不一樣的野奢度假生活方式。

      同時,根據各村的不同情況,挖掘差異化的體驗式文旅項目,如在節假日開展“篝火晚會”、“野趣露營”、熱帶雨林體驗活動,拉長游客駐留時間;開發完善夜間游玩項目,豐富洪水村民宿夜間燈光秀展示內容,開發可定制燈光秀項目等,展現黎族生產生活情境、演繹神奇黎族文化故事,讓游客身臨其境,在每一里都能體驗到不一樣的感觸與獨特景觀。

      隨著吃上了“旅游飯”,王下鄉村民們的人均年收入也從2017年的不足5500元,上升到了2022年的22400元。

      方法與擔當 企業帶動的業態

      如今光彩照人的王下鄉,令人尷尬的曾經不止一面。發展初期,王下鄉基礎設施不完善,當地村民也少有經營概念,游客來了,甚至需要跑到鄉政府食堂找吃的,民營企業家年慧云就曾經有這種尷尬的經歷。

      “當時我們是幾個企業家一起來的,白天可以在鄉里的食堂蹭飯,可晚上住哪里就成了大問題,當時王下鄉沒有對外的住宿門店。我就跟其他人說:沒住處沒關系,我們自己建,這次沒有,下次就有了!蹦昊墼苹貞浀。

      年慧云的想法與政府的思路一拍即合,在昌江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年慧云的云畫(海南)文旅開發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畫公司”)和王下鄉以“企業+科研院所+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開展合作,盤活集體資金資產,實現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當地村集體以“土地入股”,年慧云的公司則負責項目規劃、投資運營、日常管理,打造特色民宿,雙方創新建立了“聯合發展”模式,企業和村集體合作社成立合伙企業,共同推進產業發展項目。其中,三派村黎山麓野奢帳篷營地于2022年10月2日開始試營業,該露營地現有11套居住型帳篷,6套為黎族船型屋造型,5套是可以打開天窗仰望夜空的星空帳篷。并與洪水村黎村文化體驗民宿一道成為王下鄉文旅產業發展的新打卡點和盈利點。

      與投資相比,企業對當地村民增收的帶動作用更加難能可貴。張永興一家四口就住在云畫公司投資的浪悅黎奢民宿附近,他自己原本收入并不算高。隨著當地旅游的火爆,云畫公司民宿爆滿的情況也越發常見。依托這一獨特的產業發展背景,張永興和妻子韓眉平利用自家空余的房間,改造了兩間民宿,取名“平姐民宿”,目前每個月都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他的妻子韓眉平還同時經營著小賣部,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也售寄生茶、蜂蜜等本地土特產。他們夫妻還利用原來的空閑宅基地養殖豬、鴨、雞等,直接提供給本村其他村民開辦的農家樂,“旅游飯”吃得熱火朝天。

      除了開辦民宿,云畫公司還與王下鄉四個村集體合作社成立合伙企業,種植草豆蔻,開辦養豬場,打造田園里南藥示范共享農莊、營地等,總投資額已經達到了1720萬元,總體營收約500萬元,給村集體帶來的收益總額達120萬元,其中入股分紅是107.05萬元,發放村民分紅13.4萬元,提供就業崗位40余個,帶動就業人數達180人,真正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村民變股民”。

      初心與堅持 政府主導的合唱

      如果說策劃團隊和投資企業在王下鄉鄉村振興道路上是耀眼的明星,那么當地政府便是“市場關系處理得好”的厚重基石!罢晟苹A設施公共配套,我們做好商業業態,雙方合力,讓沒有商業在王下鄉成為過去,推動王下鄉旅游經濟效益最大限度釋放!闭劶肮驹谕跸锣l的投資經歷,年慧云如是說。

    王下鄉帳篷露營地。 記者 陳衛東 攝

      鄉村振興的基礎是脫貧攻堅。早年的王下鄉,4個行政村均為建檔立卡貧困村,如何填飽肚子曾一度是當地的首要問題。

      為了幫助王下百姓挖掉“窮根”,摘下“貧困帽”,開山修路成了王下鄉幾屆黨委、政府堅持不懈的努力方向。

      據統計,2021年至今,王下鄉境內的公路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八千多萬元。2022年9月5日,昌江山;ネ糜喂啡貫通,這條以棋子灣為起點,終點是王下鄉,總長度約81.63公里的公路僅在王下鄉路段就設置了78處錯車道,正式改寫了王下鄉出入必堵車的歷史,為旅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昌江實施教育移民以來,全鄉已有153人圓了大學夢,其中15人選擇了返鄉創業就業,這些大學生大多成為了企業與當地村民溝通的橋梁,從根本上打通了鄉村振興的“神經末梢”。

      在“黎花里”項目建設中,昌江縣委、縣政府展現出了舍我其誰的使命擔當。項目開創初期,當地村民思想較為保守,對項目的前景預期也并不看好,黨員干部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擺事實,講道理,確保了項目的順利推進。疫情期間,工人因封閉原因無法正常入鄉施工,當地政府便以官方名義向村民書寫承諾書,由全體領導班子簽名,最終說服村民同意工人進山,保證了項目進度。

      昌江高標準編制實施了《王下鄉生態旅游發展規劃》,科學合理劃定開發邊界,嚴守生態紅線,統籌處理發展和保護的關系,確保了王下鄉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在村民們生活日益變好的同時,鄉轄區森林覆蓋率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提高至98.5%,為打造國家級生態旅游目的地奠定堅實基礎。

      為持續推動王下鄉打造全省鄉村振興樣板, 2022年4月,由昌江縣委副書記擔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多位領導和多部門組成的“打造王下鄉鄉村振興樣板工作專班”成立。該專班精準擬定王下鄉鄉村振興樣板規劃,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不斷補齊基礎設施和民生短板,統籌解決鄉村振興樣板打造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持續推動鄉村振興樣板建設進入快車道,一曲由“政府搭臺,企業運營,群眾參與”多方共奏的鄉村振興新樂曲在王下鄉徐徐展開,對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行動與希望 繼續遠行的故事

      “以前王下鄉的孩子,走出去不敢說自己是王下鄉的,現在有了‘中國第一黎鄉'這么高的站位,整個人的精氣神已經完全不同。我也很開心看到這種變化,他們那種驕傲那種自豪,他們發自肺腑感謝黨、感謝政府!碧崞甬數卮迕竦淖兓,林青感慨頗多。

      有了甜頭可嘗,當地的村民熱情高漲——從開農家樂、辦民宿、賣特產、表演歌舞,到村里的民宿、餐廳、種植基地務工就業……王下鄉的村民們以各種形式自發參與到旅游服務產業鏈中,自發的成為當地發展鄉村旅游的主體力量。截至2023年,王下鄉已有民宿11家,農家樂9家,小賣部35家。王下鄉的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村民們挖掘不盡的金山銀山。

    浪論村“浪悅黎奢”民宿。(王下鄉政府供圖)

      然而,昌江推動鄉村振興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2021年,昌江在全省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后評估中位列倒數第三。昌江“知恥而后勇”,2022年8月,海南省“能力提升建設年”鄉村振興亮點展示擂臺賽在?谑展,昌江縣委書記陳儒茂代表昌江黎族自治縣上臺打擂,站在主題為“黎鄉蝶變 振翅翱翔”的王下鄉黎花里形象大門背景圖前,通過豐富的情感、穩健的臺風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這個曾經不通車、不通電、不通網的深山黎寨,是如何念好“發展經”,答好“趕考卷”,開出“文旅花”的故事,娓娓道來。最終,昌江在全省18個市縣脫穎而出,勇奪鄉村振興亮點展示擂臺賽第一名。同年,全省鄉村振興大比拼活動中,昌江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位居全省第一,縣委縣政府的高位推動在此刻開花結果。

      據昌江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打造王下鄉鄉村振興樣板工作專班副組長王小榮介紹,王下鄉的示范帶動效果,正逐漸衍生為一套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為導向、以村民為主體,縣委牽頭制定實施方案、聘請專業團隊進行頂層設計,久久為功一任接著一任干,這套經驗做法正在昌江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不斷豐富完善。

      發展仍需努力,故事還要遠行。

      為了進一步增強游客對王下秘境的體驗感,將美景盡收眼底,今年年初,“十里畫廊”與龍山兩個瞭望臺建成。而除了正在謀劃中的黎花里四期,昌江還將引進企業對“皇帝洞”、“十里畫廊”進行保護性開發運營,計劃今年下半年啟動招投標。

      5月26日,省委八屆三次全會在?谡匍_,全會提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積極探索‘兩山’轉化路徑”等。下一步,昌江將抓實產業振興,依托獨有的熱帶雨林和獨特的黎族文化,做好統籌發展規劃,創新土地利用機制,發展體驗式旅游項目,創建農產品區域品牌,讓黎族群眾不但吃上“旅游飯”,還要吃好“旅游飯”。補齊民生短板,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進基層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發展。同時,強化基層黨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水平,鼓勵大學生返鄉服務鄉村振興,以淳樸鄉風吸引八方來客,全力打造好王下鄉鄉村振興這一樣板工程。

      從漫山木棉花海到山青水綠的十里畫廊,從神秘奇詭的“皇帝洞”到節日黎鄉夜晚熱鬧紅火的歌舞民俗,王下鄉展示給外界的美是深層次與全方位的。王下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大山深處黎族村民們精氣神方面的變化,正是昌江闊步走上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生動寫照,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精彩演繹。

    編輯:王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