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僑尋根撫慰鄉愁 凝聚僑心反哺家鄉
——記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陳德壯
每每談起今年3月在文昌找到了自己的祖屋和親人,泰國瓊籍華裔符婉珍總會動容不已。符婉珍說,如果沒有陳德壯的相助,自家四代人的“尋根夢”不會成真。
符婉珍口中的陳德壯,是?谑袣w國華僑聯合會秘書長。多年來,熱心幫助海外華僑尋根,組織“尋根之旅”等活動,增強華僑華人華裔對祖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成為陳德壯在市僑聯工作30年,投身僑務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十年歲月,半甲子堅守。三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源自他對僑聯事業深深的熱愛!拔覍⒁蝗缂韧⒆銉S聯崗位,努力耕耘熱愛的僑聯事業!标惖聣堰@樣說道。
□本報記者 高翔
助僑回歸故鄉 謁祖撫慰鄉愁
1993年進入?谑袃S聯工作,1998年開始擔任市僑聯秘書長至今,談起自己的履歷,陳德壯有著屬于自己的那份自豪:“我也是僑眷,能為華僑、僑眷們做點事情,有種特別的親切感和成就感!
助僑尋根,是近幾年陳德壯最有成就感的事。
2018年7月,陳德壯跟隨市僑聯出訪印尼,遇到了時任印尼雅加達海南聯誼會主席的蕭世平。閑聊中,蕭世平透露了想要“尋根”的念頭,而對于“根”,蕭世平知之甚少,只知家鄉在瓊海,所在村是“龍過郎”、村子“前有溪,后有溝,經常浸水”。
陳德壯記下這幾條線索,開始幫助蕭世平“尋根”。
回到海南,陳德壯在地圖上沒有找到“龍過郎”村。他便請瓊海的親友幫忙,發現一個發音相似的村莊——龍過望村,很多年前,這個村因為九曲江水患搬遷到了如今的位置!笆挕毙赵邶堖^望村并不多見,通過進一步走訪,他們意外找到了蕭世平爺爺蕭慶秀的堂兄,陳德壯立馬將這個消息發去印尼。
得知這個好消息,蕭世平一家激動不已。2019年1月11日,蕭世平帶著75歲的父親蕭輝發和家人們回到了瓊海市中原鎮龍過望村,見到了從未謀面的親人,還在龍過望村曾經江邊的地址舉行了祭祖儀式。
今年,在陳德壯的幫助下,泰國瓊籍華裔符婉珍通過祖父墓碑上的碑文,找到了位于文昌市公坡鎮坡堆村的故鄉,與伯父、堂叔取得了聯系。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近年來,陳德壯接待了1300多位海外僑胞回鄉探親、祭祖和考察,幫助多位華僑找到了“根”,也因此讓身居異國的他們與?诼撓档酶泳o密。如今,陳德壯仍在為有尋親訴求的華僑圓“尋根夢”而奔波忙碌著。
作紐帶聚僑心 助華僑報家鄉
尋根,讓新生代華僑能腳踏祖籍地,感受父輩、祖輩“落葉歸根”的情懷,也讓尋根的意義不止于相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復雜嚴峻,我市僑聯號召海內外僑社團支援?,得到了華僑的積極響應。在印尼的蕭世平聯合當時的印尼海南總會會長劉家銜,“掃”遍當地各大藥店,買到2萬個N95醫用防護口罩,2020年2月26日,這批口罩運抵?。蕭世平說:“家鄉有需要,必會竭盡全力!
另外一位在陳德壯幫助下尋親成功的符婉珍,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反哺著家鄉。作為泰國甘烹碧府符鎮功國際學校、泰中文教育合作中心的校長,符婉珍已經與相關市縣教育部門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未來將在中泰文化交流、教育培訓等方面開展更多合作。
黨建帶動僑建 推廣“?诮涷灐
談起這些年在市僑聯開展的工作,陳德壯戴上眼鏡,笑著翻閱起自己制作的一篇篇美篇。
作為一名老黨員,陳德壯深知黨建工作在僑聯工作中的重要性。在重要時間節點,他組織策劃了紀念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80周年圖片、雕塑巡回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畫僑鄉巡展等活動。另外,他撰寫的《強化涉僑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谑袃S聯推動試點工作有力有序開展》等文章在《中國僑聯工作》刊發,讓?谑袃S聯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
“僑胞之家”是黨委政府聯系僑界的重要平臺。目前,?诟咚浇ㄔO了4家“文明和諧僑社區”和15個“僑胞之家”,每一個從籌劃到建設再到運行,都有陳德壯的付出和努力;在他的推動下,這些“僑社區”和“僑胞之家”在聯誼交流、服務僑胞、收集僑情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讓我市僑務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陳德壯的工作得到了廣泛認可,他先后獲評“全國僑聯系統先進個人”“全國僑聯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谑小皟炐愎伯a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在今年召開的第十一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上,陳德壯獲評“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稱號。
“我還有一年就退休了,不過跟華僑聯系不會斷、僑務工作不會停!标惖聣颜f,退休之后,他還會一如既往地服務好海外華僑,讓僑力更多更好地服務?诎l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