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ut993"><object id="ut993"><input id="ut993"></input></object></em>
    <th id="ut993"></th>
  2. <tbody id="ut993"><noscript id="ut993"></noscript></tbody>

    <u id="ut993"><rp id="ut993"><big id="ut993"></big></rp></u>
    探訪“東北亞草原第一都”:解密百年契丹王朝
    2023年06月12日 10: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貌。 邱靜 攝

      中新社赤峰6月11日電 題:探訪“東北亞草原第一都”:解密百年契丹王朝

      中新社記者  張瑋

      “1100多年前,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起中國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上的第一座都城,開創了歷時200余年基業的遼王朝,從此,草原絲綢之路從這里蜿蜒向西,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在此交融發展!彪S著巴林左旗委書記任璽手指的方向,一座雄渾壯闊的契丹皇都仿佛屹立在眼前。

      近日,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正式揭牌,記者走進這座“失落的瑰寶”,探訪神秘的契丹王朝。

      公元907年,遼朝建立;公元918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現今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郊創建皇都;公元938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將其正式改稱為上京。在整個遼朝統治時期,遼上京是控制北方的重要基地和軍事協調中心,可稱為“東北亞草原第一都”。

      “說它是‘失落的瑰寶’并不為過,因為這里是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交流交融的開端,也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歷史提供了珍貴實證!痹谶|上京遺址開展考古發掘工作1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遼上京考古隊隊長董新林儼然成為這里最棒的“講解員”。

      據董新林介紹,遼上京遺址現存主城墻周長8920米,城墻均雜土夯筑,整體呈“日”字形平面布局和皇城“回”字形環套式規劃的混搭模式!斑@是秦漢以來中國都城規劃理念和營建模式的創舉!

      “遼上京雙城制的平面布局,是‘因俗而治’統治理念的物化表現,對于金、元、清諸王朝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國乃至世界古代都城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倍铝诌M一步闡釋。

      “遼上京遺址是中國目前保存狀況最好的古代都城遺址之一。位于北部的皇城遺址平面格局基本保存完好,宮殿、寺院等建筑基址依稀可見!倍铝终驹诨食菛|西向的中軸線上,指向遼上京皇城東門、宮城東門、宮城內一組東向的大型宮殿建筑址,“東門為三門道,其他為單門道,這說明東門規模大、等級高,應是皇城、宮城的正門,體現出帝都的規制!

      “而位于南部的漢城則為漢及其他少數民族集居區!痹诙铝挚磥,遼上京的城市建設體現了遼政權除了保存自身的民族特色外,還繼承了唐朝都城制度和陵墓制度,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

      可惜的是,從元代以后,遼上京卻被世人逐漸淡忘。

      十余年間,“揭秘契丹王朝”的考古發掘工作成果豐碩:首次確定了遼上京宮城的準確位置和規模;首次發現并確認都城東向的軸線;確認西山坡遺址的性質為遼代皇家寺院……

      董新林稱,最新考古研究表明,遼上京曾是連接東亞及朝鮮半島和西域中亞腹地、中原地區及西南地區和北亞地區的重要經濟文化樞紐,對于“草原絲綢之路”的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捌醯ぷ鍨楣糯型馕幕慕煌鞒鲋匾暙I!

      2023年,遼上京遺址首次在皇城內確認遼代始建的大型南向建筑。這幾天,考古隊員們正在發掘現場“埋頭苦干”。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遼上京考古隊項目領隊汪盈告訴記者,遼代契丹民族習俗以東向為貴,遼上京遺址的皇城和宮城的朝向皆為東向,皇城建筑的朝向問題對認識遼上京城址布局在遼、金兩代的沿革具有重要意義。

    6月10日,學生們走進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啟“尋覓契丹”的研學之旅!≈行律缬浾  張瑋  攝

      如今,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被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遼上京遺址的考古發現也將為今后世界研究遼文化提供翔實的原始資料。

      而令任璽高興的是,作為遼文化的發祥地,巴林左旗將依托豐厚的遼文化資源,著眼打造“契丹遼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讓考古遺產煥發歷久彌新的光彩。(完)

    編輯:陳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