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ut993"><object id="ut993"><input id="ut993"></input></object></em>
    <th id="ut993"></th>
  2. <tbody id="ut993"><noscript id="ut993"></noscript></tbody>

    <u id="ut993"><rp id="ut993"><big id="ut993"></big></rp></u>
    加快構建海南自貿港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2023年05月31日 15:02 來源:海南日報

      □ 顏為軍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都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近日召開的省委八屆三次全會也明確指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擦亮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生態文明建設縱深推進,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一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標志性工程順利推進。特別是2022年,海南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繼續保持改善趨勢,PM2.5年均濃度12微克/立方米,再創有監測歷史的新低;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99.60%;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這一組組反映優良生態環境的數據,全部是依靠遍布全省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而得來,由此可見,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生態環境監測愈發重要,已經從生態環境管理的“耳目”“哨兵”成長為“頂梁柱”“奠基石”“生命線”,有效支撐起海南省生態文明建設。面向新征程,我們要根據海南自貿港建設需要,進一步發揮好生態環境監測的基礎支撐作用。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踐行人民至上理念。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部署要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以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為導向,對標海南自貿港建設,緊緊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海南建設來構建現代化監測體系。充分發揮全省5000多個生態環境監測點位作用,牢牢樹立監測為民、監測利民、監測惠民理念,一刻不放松做好環境監測基礎工作。深化科技引領、拓展技術保障、提升服務水平,全力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六水共治、“雙碳”等重點工作。

      二是堅持求真務實,嚴守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底線。不斷筑牢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基石,嚴格落實監測數據“保真打假”兩手抓,通過采取健全管理制度、創新監管模式、嚴格監督檢查等一系列措施,持續加強環境監測機構質量管理,嚴守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底線,不斷筑牢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基石。堅持不懈加強監測監管工作,始終以“數據質量至上”為目標,進一步加強對社會第三方監測機構的監管效能,提升環境監測數據的公信力及權威性。用“真、準、全、快、新”的監測數據,全方位支撐污染防治、環保督察整改工作。

      三是堅持守正創新,構建對標國際水平的監測與評價體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提出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健全生態環境評價和監測制度”要求,對標國際環境質量先進水平,接軌國際環境質量評價體系,開展環境空氣、海洋生態質量與評價地方標準研究,構建低濃度水平下的空氣質量監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標準體系。針對海南省獨特的熱帶島嶼氣候和生態特點,探索開展熱帶地區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熱帶島嶼生態系統監測、熱帶島嶼海草床監測等開創性工作,為我國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的縱深拓展貢獻海南經驗。探索開展碳監測,構建海南省碳監測體系,建設覆蓋全省的碳監測網絡,為溫室氣體的同化反演提供基礎數據支撐,以監測數據為海南成為“雙碳”工作優等生提供科學支撐。深化涵蓋排放源和環境空氣溫室氣體的自動監測設備使用和評價方法研究,為海南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供支撐服務。

      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夯實自貿港生態風險防控、生態環境安全根基。海南自貿港正緊鑼密鼓推動全島封關運作準備工作,封關后實施的“一線放開”政策將對生態環境保護、生態風險防控提出更高要求。新污染物環境健康風險和外來物種入侵風險將是海南自貿港建設中不可回避的風險。著力試點開展新污染物的調查監測,摸清海南省新污染物污染分布現狀、污染特征和來源,開展三大江入?谖⑺芰媳O測,有效支撐自貿港新污染物生態風險的預警與防控。開展中部山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加強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環境多樣性保護,建設熱帶雨林立體監測示范平臺,對全省生態質量安全和外來物種入侵情況實時進行監測和生態安全評估,完善全省區域生態質量監測點位建設。探索研究以“地面調查—激光雷達—衛星遙感”為主要技術手段的生態環境質量立體結構監測與評價體系,快速發現生態破壞問題,支撐生態監管執法和生態保護修復工作。

      五是堅持系統觀念,加快構建智慧監測體系,實現決策智慧化、監測精準化、信息公開化。構建生態環境、資規、水務、林業等多元參與的大監測新格局,補齊感知短板,以支撐氣候變化應對、PM2.5與O3協同控制、“三水統籌”、生態監管為重點,完善高效感知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完善監測大數據平臺。建立聯動高速的數據傳輸與交換網絡,構建統一的智慧監測數據倉庫,建立生態環境智能算法平臺,整合監測業務應用系統,提升監測數據支撐效能。強化環境形勢研判、重大任務調度、治污成效評估等服務功能,為更好統籌環境質量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促進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系2023年春季學期海南省委黨校中青班學員,海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

    編輯:王曉東